7名同济学生在做实践课题时,明白了一个可能为人忽视的道理:考量一种行为是否环保,必须有多样、新的视角;否则,节约某种资源的环保行动,可能导致另一种资源的超量耗费而有损环境
普通的、反复清洗使用的传统筷子比合金拼接筷环保——在不少专家一再提示和人们口口相传之下,此说渐成共识;有人呼吁抵制使用合金拼接筷,有人自带传统筷子去饭店吃饭。但同济大学的7名大二学生经过一番实证调研,有了不同看法。
这些学生组成的小组,尝试“水足迹与筷子产业可持续性研究”,已做了一年调查,包括利用这个寒假走访上海、九江、太原等7个城市的酒店厨房,调查传统筷子的清洗用水情况。在汇总分析大量原始数据之后,这些同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个“新说”:从筷子“全生命周期水足迹”的角度衡量,合金拼接筷可能更环保
疑筷:忌举筷不定,不知夹什么好;
脏筷: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;
指筷:不能拿筷子指人;
抢筷: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,结果筷子撞在一起;
刺筷: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,扎着夹;
横筷:这表示用餐完毕,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;
吸筷: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嘬筷子;
泪筷:夹菜时不干净,菜上挂汤淋了一桌;
别筷: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,撕扯肉类菜;
供筷: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;
拉筷:正嚼着的东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,或者当牙签;
粘筷:筷子上还粘着东西时不能夹别的菜;
连筷:同一道菜不能连夹3次以上;
斜筷:吃菜要注意吃自己面前的菜,不要吃得太远,不要斜着伸筷够菜。
分筷:摆筷子,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,只有在吃绝交饭时才这样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