筷子的名称在古代并不叫“筷”,而是叫“箸”或“梜”或“筯”。先秦时期称为“梜”,秦汉时期叫“箸”,隋唐时期称为“筋”,意为“助人就餐之工具”。宋代才开始有“筷子”的称呼,也有说始于明代。
为什么后来又改“箸”为“筷”?古人讲究避讳,因“箸”、“筯”皆与“住”谐音,有“停滞不前”的意思,不符合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,觉得不吉利,特别是坐船的时候,更是避讳。
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筷子基本是沿袭明代设计,一副普通的筷子,长度为22—25厘米。首方足圆,筷子上部手握的地方是方柱,下部夹菜的地方是圆柱,这也是中国筷子与亚洲其他筷子的区别所在。日本、韩国使用筷子的习俗也是由中国传过去的。
选择分体拼接筷需注意的地方
很多人过年买筷子,喜欢选涂漆的,看起来颜色亮丽比较喜庆。生产厂家们可能会说,筷子涂的是环保漆,对人体无害。但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说,即使是环保漆,还是含有一定量的铅等重金属和有毒的苯系物,会影响健康。
虽然说本色分体拼接筷健康,却不够美观。于是,有些生产商为了让分体拼接筷看起来更美观,会在筷子表层涂一层清漆,乍一看以为是原色,但其实需要打开后细分辨,如果筷子色泽光滑新鲜,就要小心涂清漆的问题。如果觉得原色竹木筷不够漂亮,那就尽量选择只在上端包了一层彩色塑料皮儿的筷子,上端刷漆的则不建议购买,因为在刷洗过程中,油漆难免会脱落,而塑料皮儿则更牢固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