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棵“树”在对话,一棵“树”说: “为什么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,它们去哪儿了?”另一棵“树”说: “你不知道吗?它们都被运去做一次性筷子了。”再一棵“树”说: “说
不定我们也会被运走呢。啊!不好,沙尘暴来了!”说着“沙尘暴”就吹了过来,几棵“树”手拉手被吹得东倒西歪: “我们的力量太少了,快支持不住了。” “树”被吹散了,倒下了。
“沙尘暴”哈哈大笑。
越来越多的“一次性用品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。然而,从环保的角度看,在这方便、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,带来了无穷的后患,据调查,目前国内有上千家企业
生产木制筷子,年消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。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约4758万立方米,这些筷子就占了10。5%。生产筷子的过程中,从圆木到木块再到成品,木材的有效利用率有60%。
伸缩筷漂白方式一般有三种,运用二氧化硫、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钙(钠)进行漂白。用这三种方式漂白后,都需要大量的水蒸煮或冲洗。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,并没有人用那么多水。有报道说:台北市面上93%的伸缩筷,均采用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,熏蒸的时间越长,筷子越白,闻起来也越酸。
据统计,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,首尾相接,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,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。每回收3双伸缩筷,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。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,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。每年为生产伸缩筷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,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,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