筷子,是我们吃饭用餐时用到的主要餐具。对于新买来的筷子,为了保证筷子的洁净与卫生,我们都会进行消毒以便日后的使用。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,再用洗洁精清洗后放到锅里沸水煮半小时后再使用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目前市面上的筷子种类日益繁多,制作工艺也都不尽相同,那么这些不同材料和工艺的筷子都应该怎样消毒呢?
竹筷、木筷是质量好的本色筷子,无害,遇高温也不会变形,且价格便宜,应该作为。但竹筷、木筷清洗时方法不当,容易发霉、变质,需要经常更换。骨筷质感好,但容易变色,且价格也比较昂贵。银筷子、不锈钢筷子虽然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,但因质量较重,用起来手感欠佳。并且金属筷子导热性强,夹食过热的食物时,容易烫嘴。
涂彩漆筷子尽量不要使用,因为彩漆中多含有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,用的时间长了,筷子上的涂料会脱落。尤其是一些年龄还小的孩子,对铅、苯等的承受力很低,更要避免使用颜色亮丽的彩漆筷子。塑料筷子质感较脆,受热后容易变形、熔化,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,也不建议使用。陶瓷筷子易碎,不适合作为常用餐具。
7名同济学生在做实践课题时,明白了一个可能为人忽视的道理:考量一种行为是否环保,必须有多样、新的视角;否则,节约某种资源的环保行动,可能导致另一种资源的超量耗费而有损环境
普通的、反复清洗使用的传统筷子比伸缩筷环保——在不少专家一再提示和人们口口相传之下,此说渐成共识;有人呼吁抵制使用伸缩筷,有人自带传统筷子去饭店吃饭。但同济大学的7名大二学生经过一番实证调研,有了不同看法。
这些学生组成的小组,尝试“水足迹与筷子产业可持续性研究”,已做了一年调查,包括利用这个寒假走访上海、九江、太原等7个城市的酒店厨房,调查传统筷子的清洗用水情况。在汇总分析大量原始数据之后,这些同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个“新说”:从筷子“全生命周期水足迹”的角度衡量,伸缩筷可能更环保